勵友點滴
不要相信導航│兒少關懷據點
新興兒少據點喜歡押隊的少年
採訪整理/企宣張琍茵
騎長途腳踏車,很累。除了一直踩踏板,旅途的事我多數都不記得了,但如果「據點」再辦腳踏車的活動,我還是會參加,因為……
小六,是我第一次參加「據點」的腳踏車活動,第一次就跟著練了三天山路,一群人就從花蓮騎到了台東,心得只有一個字,累。但回想起來,第一次騎那麼遠的我,從頭到尾都沒喊過要放棄,跟著大家一圈又一圈地...
和學校不一樣的學習天堂│兒少關懷據點
新興兒少據點15歲愛跳舞的女孩
採訪整理/企宣張琍茵
小六,我第一次到「據點」;第一印象是人很多,很熱鬧。或許也是這樣吵鬧自在的氛圍,和學校同學相處一直有點距離的我,卻在這「混齡」的環境裡很快地打成一片。
這裡有像「老師」的「社工」,但我更喜歡用「OO姊」與「OO哥」稱呼他們,感覺比老師更親近,因為比起「成績」,社工似乎更在乎我的「感受」,他們會陪我聊興趣、和我討論想參與的課程;從運...
相信任何的可能│兒少關懷據點
文/大橋兒少據點社工劉俊宏
忙碌的夏日,我回覆著少年的訊息,「疫情」讓我習慣了線上聯繫少年的服務模式,雖然少了點溫度,不過至少還能和少年保持聯繫,關心他們的現況。只是在臉書的Messager,有位少年總是對我的訊息愛理不理,他回應訊息的邏輯很簡單──如果跟「遊戲」有關,肯定能聊個暢快;如果是跟「課業」有關,我只能看到兩個字出現在訊息欄,「不要」。
秉持著「優勢觀點」,我思考著這或許是他...
沉默的小巨人│兒少關懷據點
文/大橋兒少據點社工楊哲瑋
剛認識小安時,是一個非常沉默的小男孩,他常常一個人坐在角落看書或發呆。不管做任何事,都可以看到他放空的表情,每次跟他對話,他的回答都非常簡單,永遠都是「恩、喔、好!」有時甚至只用點頭、搖頭來回答。小安很少會與別人有完整的對話,也從不主動找人說話,還記得每次陪他寫作業時,總是需要花很多時間讓他集中注意力,一樣功課可以寫一個晚上……,每天都在座...
一起認識:監護保護兒少追蹤輔導服務
文/新北市兒少監護保護追蹤服務督導張曉萍
什麼是「監護兒少」?
這是一群生命遭遇過艱難處境的兒童與少年,因著原生家庭無力照顧、不當對待、遺棄……等,以致經法院判定停止原生父母的親權,改由政府監護,代為行使親權,提供兒少保護及長期照顧服務,以利其安全健康成長。
監護兒少面對的處境
身心創傷
在原生家庭中未被善待、被拋下的經驗,在兒少的心中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