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友點滴

現在位置:

當孩子犯錯又說謊……│成為創傷知情者04

小晴因爲「行為問題」被學校轉介到據點接受社工的服務。進一步了解後發現,小晴會為了結交朋友或是裝扮自己,去賣場竊取貼紙、文具、零食、化妝品、甚至是比較貴重的耳機,然後再將不法行為得來的東西送給同學當禮物,討同學的歡心。除了偷竊,小晴還會竄改聯絡簿。因為小晴不喜歡寫作業,覺得學校的功課太多太浪費時間,所以會自行修改聯絡簿的內容,在老師面前說一套、在社工面前說的又是另外一套,把大家唬得一愣一愣的。
 
知道這些狀況後,社工每天神經都很緊繃,先是每天跟老師核對小晴聯絡簿的內容,針對沒寫的功課一定會盯著完成,另外還會仔細的觀察小晴的鉛筆盒或是穿著上的變化,注意他是不是還有繼續偷竊。然而,在這樣諜對諜的過程中,小晴的偷竊跟不寫功課的狀況非但沒有改善,還提升了他的說謊技巧。
就在一次的諜對諜的過程中,小晴還是一如既往的想盡辦法圓謊,但社工卻坦誠地向小晴說了他的挫折,因為這樣一來一往的過程,不僅沒有幫到小晴,彼此都很疲累,甚至讓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遠。小晴聽到社工如此的坦白,也開始卸下了自己的心房回答社工說:「其實我知道自己做錯事情,但承認之後就會被爸爸罵,還會被威脅說要把我送走,不要我。我不想離開爸爸,所以我才會不斷地說謊,只要爸爸不要這麼精明,或許就不會發現我做錯事情,爸爸就不會不要我。」
 
社工發現小晴說謊背後其實是恐懼,也知道之前的工作方式不適用,於是轉換跟小晴的溝通方式,在她的同意下約定「練習說實話」,當社工發現小晴可能在說謊時,會用輕鬆的語氣詢問:「真的假的」,當小晴回答:「假的」時,社工同意先不追問,等待小晴準備好了再來討論,並約定討論完後社工會陪同他一起面對爸爸。有了這樣的默契後,先是社工跟小晴的關係開始慢慢的修復,小晴也慢慢願意先跟社工說實話,跟社工談完後,爸爸也開始學習用心平氣和的態度跟小晴談談做錯的行為,也不會再說要拋棄他了。
現在的小晴,雖然偶爾還是會說點小謊,但已經不再偷竊,不寫作業的情況也都改善了,甚至慢慢的可以不透過贈送東西的方式結交朋友了。

 
Stephen Porges博士提出「多元迷走神經理論」,神經系統是幫助人類存活的系統,你可能有聽過有人在火災現場跑出了百米世界紀錄,但當他後來在測驗時,就跟一般人的速度沒兩樣,沒有辦法在跑出那樣的速度了,這就是神經系統感受到危險,促進了一連串的反應讓腎上腺素分泌,幫助人存活下來。人的自主神經系統會根據感受到的安全程度做出:「社會連結」、「攻擊或逃跑」、「凍結或關閉」等反應,來幫助人存活。有趣的是,神經系統是個圖書館,他會記住你之前遇到危險時都怎麼應對的,當你遇到危險時會立刻找出之前應對成功的方法讓你使用,就如同故事裡的小晴,當他面對社工質疑說謊時,他馬上感到危險害怕,並做出說謊的逃避行為,來幫助自己避免被爸爸拋棄。
當你發現孩子處在這樣的狀態時,首要任務要讓對方感到安全、同理,孩子才能慢慢的調節自己,恢復到可以對話的狀態。如同故事裡的社工,開始不緊迫盯人,改以幽默詼諧的方法等待小晴準備好,再來進行後續的討論。
 

TIP:有效就多做一點,無效就做點別的事情

這句話是焦點解決短期治療非常重要的觀點,他能幫助我們轉換眼光提供有效的服務。首先,我們要很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就如同故事裡的社工,他希望小晴可以說實話;再來,需要花時間檢視自己目前的方法有沒有效果,故事裡的社工發現自己努力緊迫盯人反而讓小晴更會說謊;最後,如果之前的方法沒有效果,想想有沒有不一樣的方法可以試試看,如聽到別人怎麼做有效,或者自己發想一些不同的方法,並嘗試看看,就像社工知道了小晴的恐懼,轉換了方式讓小晴有時間調適自己,並跟爸爸合作,讓小晴知道自己做錯事情也不會被拋棄,幫助小晴學會說實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