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見的是「逃避問題的少年」 還是「被忽略的成長路」?

默默是一位喜歡追星的少年,一談起偶像,他就有說不完的話題與笑容。而我之所以叫他「默默」,是因為每當他面對家人、學校、工作和自己的狀態,他就會退縮,把自己隱形在人群中。有次我陪翹班多日的他去向店家道歉,結果默默居然愣在一旁,不會道歉,也不會爭取回去上班的機會,於是店家把我和默默一起罵了一頓……。
 

比處理問題,更重要的價值

那次的經驗,我觀察到默默周遭的人,總是「比他還急著處理問題」,而默默在該面對的時候,常常像消失一般躲起來。他的消極狀態,一度讓我抓狂、想放棄;但我想起有次他滑IG時,突然提到:「從小到大都沒有人幫我慶生過,每次看到朋友的慶生照,都好羨慕……」這時,我突然可以理解:為什麼默默總是用「逃避」和「躲藏」來面對重要時刻?因為在他的生活經驗中,從未受過重視,也從未有人好好陪伴他面對和處理。於是他也變得看輕自己,而問題也像毛線打結般纏在一起,越來越複雜。

推動默默動手去把纏繞的毛線解開,單靠我是不行的,更急不得。所以我試著等待,當他逃避問題時,不急著把他找出來,而是等他整理好自己的狀態。我開始練習──不要衝的比他還要快。在他說出想法前,不主動幫忙或告訴他方法,慢下腳步,給他多一點關注,回應他的需要!在默默生日那天,我準備了蛋糕,為他唱生日歌,燭光映著默默的臉頰,似是閃爍著感謝與希望。
 

成為少年生命中的陽光

有位社工曾分享一段話:「關注力就像陽光,我們注意什麼,什麼就會生長;我們忽略什麼,什麼就會枯萎。」這段話提醒我,即便擔任社工再多年,還是可能有忽略的細節,或一不小心又把眼光放在少年的問題上。學習等待默默的歷程,磨練他,亦磨練我。藉此盼望在未來陪伴任何一位少年時,自己能不被經驗的框架限制,真切的回應每個不同樣態的少年,用最適切的方式,陪少年正向生長。
文/中山大同少年服務中心 社工 李書萱
 

勵友陪伴’s少年


>> 小額捐款 與勵友一起接住更多有需要的少年

出處: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竭力幫助弱勢兒少,邀請您捐款支持 >
文章網址:http://gfm.org.tw/cht/index.php?act=article&code=print&ID=&ids=11&date_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