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群夜行者

文/中山大同少年服務中心 社工 李書萱

網咖、撞球、二手菸

「少年服務中心」有一個特別卻鮮為人知的工作──「外展」。為什麼很少人知道呢?因為「外展」通常在我們下班後行動,可能到夜間9、10點,也有跨夜深宵的時候。它不像「營隊活動」在幾天中就可以看見少年們的成長與向心力,也不像「帶團體」可以把少年凝聚後培養能力;在外展中,我們需要想各種方法,去接觸夜不歸宿的青少年。可能是到公園陪遊蕩的少年玩遊戲、打籃球;也可能是到二手菸瀰漫的撞球間開台陪少年搏感情、談人際;或是在網咖外面,利用他們抽一根菸的時間,迅速地向少年介紹社工的角色和中心的資源。甚至有時我們會走到有少年在的地方,就演一齣戲給他們看。 

少年去哪了?

隨著網路被少年大量使用和依賴,彷彿增加了一層我們與少年接觸的隱蔽罩,社工外展時不再像從前可以輕易在街頭找到少年,因為現在少年大多待在家中或去朋友家玩手機,因為有網路找朋友更加容易。網路之於少年,好像一切情感、人際、認同的需要都可以從中獲得滿足……。
於是,我們也改變策略,針對少年有興趣的事物,辦專屬他們的活動;例如與他們常去的撞球店合作舉辦比賽、在他們經常聚集的公園為他們辦3對3鬥牛,又或是帶著食物飲料去他們聚集的地方,跟他們吃飯聊天,盡可能地讓少年認識我們,更透過這些活動認識大量少年,再從中接觸他們的友伴。

成為希望的窗口

在外展中有許多我們無法掌握的變數,可能遇不到少年、也有可能有衝突,但也有一些美好的故事。
曾逗留在公園的安靜少年:小宛,當時不管如何搭話,他都悶不吭聲,我像一個人唱雙簧得在他面前演戲,還是只能遞一張名片給他而已。沒想到有一天,這張以為下一秒就會被遺忘的名片,居然成為鑰匙!在小宛與家人發生嚴重衝突時,他循著上面的資訊找到了我們,讓中心能陪他渡過成長的風暴時期。
長期留連網咖、無所事事的阿勳,與我們在外展偶遇。當阿勳來到中心後,不但自在的找到了歸屬感,不再泡網咖之餘,更在中心發揮專長,成為許多少年的「烹飪小老師」!玫瑰頻果派、法式檸檬塔等精緻可口的點心,都出自他的巧手喔!

不論是小宛還是阿勳,與這些少年生命接觸的開始,我做的僅僅是將自己當作少服中心的窗口,盡可能地將可以提供的服務,用少年聽的懂又能吸引他們的方式分享出來,甚至有點像業務員一樣推銷。即便少年當下拒絕,並不代表他們真的不需要或沒聽進去。「外展」,創造了認識更多需要幫助的少年的機會,更把改變的鑰匙帶入漂泊少年們的生命中,在他們有需要的時候,為他們照亮生命中的另一種可能!

出處: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竭力幫助弱勢兒少,邀請您捐款支持 >
文章網址:http://gfm.org.tw/cht/index.php?act=article&code=print&ID=&ids=11&date_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