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輟到中離

文/研發主任 石志偉
我們知道一個青少年如果從學校系統脫離,將會對他未來的職涯與生涯發展造成相當的阻礙,因此關心青少年發展的勵友中心從2000年就開始透過承接學校社工的方案,協助並輔導國中中輟的少年,並在隔年以及之後幾年透過承接台北市北區與中山大同兩個少年服務中心的業務,更廣泛地協助在社區中面臨中輟議題的國中生。

由於新的《國民教育法》規定6到15歲國民必須接受教育,並用〈強迫入學條例〉透過教育部會掌握數據,各縣市只要有中輟生,就要召開跨局處會議,討論這些學生為何中輟?以及相關輔導復學的策略。此外,由教育部每半年開一次中輟督導會報,舉凡中輟率沒有下降的縣市就需要報告。一旦有學生中輟,學校要交報告,縣市政府會受教育部管考。在這樣的壓力下,我們發現許多國中相較於以前的確較願意接納一些處在邊緣狀態的國中少年,然而也在績效的壓力下刻意隱藏了一些需要被協助的中輟生(例如走巧門:叫學生申請在家自學、請長假等)。在大台北地區因為有比較多的輔導資源投入在中輟生的輔導上,然而其他縣市相對沒有甚麼額外的輔導資源可以介入,卻仍要面對管考壓力,「零中輟」的要求很難成為這些學校改善輔導機制的動機,只成為做出漂亮數據的行政壓力,促使他們隱匿通報或者走其他旁門左道(上述的巧門)。

近年來由於以上的原因,中輟問題往後延燒至高中職,因為壓得了中輟的數據,卻壓不了這些數據背後每一位真實的少年進入高中職之後的迷惘。近年國中中輟的數據的確有明顯的降低,但高中生的中離數卻來到了接近3%的新高,是國中中輟比例的近8倍。高中生的中離不同於國中的中輟(國中的中輟在某些縣市有社會局的資源協助),因為教育部只負責在高中職學校裡的學生,若離開學校,除了有就業需求,可轉由各縣市勞政部門藉由開勞發署的「弱勢青少年職涯準備計劃」提供協助,但其最大的問是是資源不多,對這些少年的可近性又低,每年參訓的青少年才60多人,編列預算不超過400萬。而那些離開高中職卻無法(能力、紀律與意願)就業的青少年,就幾乎沒有甚麼資源可以協助他們!

中離生的問題其實是中輟問題的延伸,這些處在邊緣的青少年除了家庭的問題外,如何幫助他們發展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案是很重要的服務,當然這樣的服務的前提是社工員必須與他們建立服務的關係,這也是我們服務上的挑戰!

近年我們創立了少年創意基地,除了作為青少年休閒的空間外,更透過多元的學習方案,幫助許多對學校學業放棄的少年重拾學習的動機,發展多元的能力,並藉此探索職涯的方向,期待能更多的協助對學、職涯迷惘的青少年!

出處: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竭力幫助弱勢兒少,邀請您捐款支持 >
文章網址:http://gfm.org.tw/cht/index.php?act=article&code=print&ID=&ids=11&date_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