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親愛的社工們

文/中山大同區兒少保護暨家庭服務中心督導 楊皖欣
以前的我在基隆服務。在天龍國旁邊的基隆,是一個烏煙瘴氣的地方,那裏的空氣不新鮮,那裏的人們不快樂。什麼都不懂的我走進社會工作,走進社區。我看到了少年跟離婚的爸媽吵架,離家出走;我看到兒時受虐的少年如今對生命失去盼望;我還看到吸毒的家長聚集好多社區的少年在他們家,他們有著奇妙的共生狀態……。

如果把服務的歷程比擬做格鬥遊戲,剛畢業的我就這麼用著不太多的武器跟技能,這樣跟這些少年攪和了四年多,離開的時候,我幾乎說不出這場格鬥遊戲誰是贏家?誰又得到了什麼?

後來我來到了勵友中心繼續服務,繼續社會工作;這次服務的主角從少年轉變為家庭整體。或許這些家庭的樣貌大同小異,我卻因著在台北有著更多的裝備以及服務主角的轉換而異常興奮。或許是我的心裡認為,將會有更多的改變發生。

但是現實是很折磨人的!接近這些家庭很不容易、愛他們很不容易、要能給足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也很不容易……。社工的日子裡,挫折是日常、時間不夠用是便飯,然後很多時候,我們看不到改變、也說不清楚成效。

就在我回到台北第二年,剛好一個工作的瓶頸之時,一個過去服務的個案打給我,他用顫抖的聲音說出他的名字,問我還記不記得他。然後我們聊了一會兒,他說他只是想謝謝我當年曾經幫助他、陪伴他,因為有人在意他、讓他相信自己是有希望的;所以最後在一個抉擇的過程裡,他脫離了幫派,重新開始好好地過他的人生,現在有一份正職的工作。原來,當時的陪伴帶給了他「希望感」以及「自我價值感」的復原力。

親愛的社工們,我們不一定都能說得出我們做了什麼很專業的事,有時候我們以為一切都沒有更好;但是我們所做的,卻可能會在10年、20年之後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在督導的位置後,更常體會到要「展現成效」的壓力,雖然社會工作仍然在管理主義的染指下,必須用花俏的分享、驚奇的數據來被看見,但我知道即便沒有這些,我們每一天用生命跟案家在一起的日常,就是奇蹟!

出處: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竭力幫助弱勢兒少,邀請您捐款支持 >
文章網址:http://gfm.org.tw/cht/index.php?act=article&code=print&ID=&ids=11&date_start=